人民头条讯(记者梁久红)今日,秋风送爽,丹桂飘香,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农历九月初九——重阳节。
当“重阳”二字掠过心头,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“敬老”二字。这固然不错,但若止步于此,便错过了这个千年节日最动人的文化纵深。重阳节,实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——一头连着先民对天地的敬畏,一头系着今人对人间的眷恋。
登高:从避灾到超越的精神仪式
重阳的核心密码,藏在“九”这个数字里。《周易》以“九”为阳数之极,双九相叠,阳气鼎盛至极。在先民眼中,物极必反,这至阳之日反成需要避忌的“邪气”之日。于是登高、佩茱萸、饮菊酒,这些充满诗意的习俗,最初都是实实在在的避灾仪式。
但中华文化的伟大,在于总能把生存的恐惧升华为生命的诗学。魏晋文人赋予了登高全新的意义——从物理的登高,转向精神的登高。王维一句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让茱萸染上了思念的颜色;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,让菊花成为气节的象征。当一个人站在山巅,天地入怀,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无限形成强烈对照,这不再是逃离,而是对生命境界的主动追寻。
敬老:从祈寿到感恩的文明升华
如果说登高是向上的眺望,那么敬老就是向下的扎根。
传统社会对长寿的祈愿,在现代文明中升华为对智慧的尊重。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“老人节”,这不是简单的节日叠加,而是文化基因的现代激活。我们终于懂得,真正的敬老,不是对衰老的怜悯,而是对生命历程的礼赞——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我们未曾经历的人生,每一缕白发都见证着我们共同的历史。
当下的重阳:在飞驰时代守护永恒
在今天这个飞速旋转的时代,重阳节给了我们一个珍贵的理由——停下来。
它让我们暂别屏幕,陪父母吃一顿饭,听那些听过无数遍的故事里藏着的深情;它让我们放下匆忙,给远方的祖辈打个电话,在一声问候中感受血缘的温暖;它甚至只需要我们独自登高片刻,在秋风中重新找到生活的节奏。
这才是重阳节留给现代人最宝贵的礼物:在“步步高升”的寓意之外,更懂得“珍惜当下”;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,不忘托起那些曾经托举过我们的人。
重阳节,是秋天写给生命的情书。它告诉我们,最好的生命状态,是既能向往天空,又能扎根大地;既能追逐远方,又能守护身旁。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,愿我们都能在登高望远中汲取力量,在孝亲敬老中收获温暖,让传统文化的双韵,奏响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乐章。
本文不代表 人民头条 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mtt.org.cn/renminxinwen/2025/10/29/archives/21213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