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,就该有模有YOUNG!

青春,就该有模有YOUNG!


——新青年理事会致全球青年伙伴的倡议书

亲爱的青年朋友们:

当数字时代的晨光穿透云层,我们正站在人类文明新的交汇点上。第19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(IGF)上那些关于人工智能伦理、数字鸿沟弥合、网络空间治理的激辩仍在耳畔回响。作为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中国远程中心孵化的青年行动网络,新青年国际传播中心在此向每一位怀揣理想的数字原住民发出邀约:让我们以青春之名,共同绘制这个时代最鲜活的数字图景!

一、破茧:在数字裂变中重塑青年坐标
还记得IGF会场里那组震撼的数据吗?全球34亿青年中,近半数仍被困在数字荒漠。当我们在5G网络下畅游元宇宙时,非洲某地的少年可能正为蹭到2G信号而雀跃。这种撕裂的世界,正是我们这一代必须直面的命题。来自83个国家的青年开发者,通过”代码无国界”计划为发展中国家搭建了17个开源教育平台,云南怒江的傈僳族女孩阿娜,正是通过伙伴们开发的离线语言包,第一次用母语接触到了慕课里的天体物理学课程。

数字文明不该是冰冷的算力竞赛。在2024年沙特利雅得的IGF分论坛上,中国团队展示的”数字针灸”项目引发热议——通过AR技术还原中医经络,让马里医生能精准找到足三里穴位。这启示我们:青年创新既要追逐技术浪尖,更要扎根人文土壤。正如联合国秘书长青年问题特使贾亚特玛·维克拉马纳亚克所言:”真正的数字革命,是让技术成为文明对话的罗盘而非藩篱。”

二、共生:构建青年命运共同体
乌克兰程序员马克西姆与俄罗斯设计师安娜,在参与”数字和平实验室”项目时,共同开发出用于识别战争谣言的算法模型。这个名为”Truth Lens”的开源工具,如今已帮助巴尔干半岛的媒体机构过滤了30万条煽动性信息。青年用代码书写的和解,或许比政治家们的宣言更有力量。

在2024年IGF中国日活动中,我们见证了更多这样的”数字握手”:阿根廷环保主义者圣地亚哥的碳排放追踪系统,正被深圳的极客们优化成区块链版本;肯尼亚大学生开发的”数字水井”监测程序,经由杭州工程师的改造后,预警准确率提升了60%。这些案例印证着:青年协作不需要标准答案,就像开源社区的代码仓库,每次提交都是对可能性的重新定义。

三、燎原:让每个微光都有银河的刻度
或许你会说:”我只是个普通学生,能改变什么?”请看看这些同龄人的足迹:00后视障女孩陈雨婷,用三年时间训练出能识别120种中药材的AI模型;西藏农牧民子弟次仁顿珠,带领团队开发出藏汉双语的自然灾害预警APP;还有那些在2024年IGF青年峰会亮相的”数字游民”,他们用分布式办公证明:改变世界未必需要豪华实验室,有时只需一台笔记本和满腔热忱。

新青年数字未来行动即将开启”燎原计划”:任何关于数字普惠的奇思妙想,哪怕只是PPT草图,都可以获得新青年数字游民的响应。我们特别设立”野火奖”,专门资助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疯狂创意——就像二十年前没人相信开源软件能撼动商业帝国,但今天Linux系统正支撑着全球75%的上市公司。

四、行动:现在就是未来的模样
在此,我们郑重倡议:
1. 加入”全球青年数字素养伙伴计划”,用你擅长的技能(编程、设计、多语言等)制作10分钟微课程,它们将被编译成适应低带宽环境的数字包裹;
2. 参与”算法向善”挑战赛,用你的代码解决某个具体的社会痛点(如性别偏见过滤、方言保护等),优秀方案将参加2025年IGF展示;
3. 成为”新青年文化传播大使”,用短视频、插画、播客等形式,向世界讲述技术背后的人类故事。

亲爱的伙伴们,当希腊代表在2024年IGF闭幕式上弹起《数字时代狂想曲》时,我们看见无数青年眼中有星辰在流转。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,不是现成的答案,而是重塑问题的勇气。就像被反复讨论的元宇宙伦理难题,其本质是追问:人类究竟需要怎样的数字化生存?

答案正在每位青年的指尖孕育。在加德满都的网吧里,在里约热内卢的创客空间,在冰岛的极光观测站,无数个”你”正在用各自的方式定义着YOUNG的真正含义——不仅是年龄的刻度,更是敢于在数字旷野中竖起路标的魄力。

新青年理事会
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中国远程中心
2025年5月4日

发布者:人民头条 ,转转请注明出处: https://www.rmtt.org.cn/renminguandian/2025/05/04/archives/18984

(0)
上一篇 2025-05-03 19:58
下一篇 2019-06-07 15:37

相关推荐